热烈祝贺深中通道通车|大通实现多项技术和产品应用
2024-07-03
6月30日15时,我国又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值此普天同庆之际,我们为能参与这一伟大工程而深感欣慰与自豪,同时也借此机会对深中通道建设单位、施工和设计等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伶仃洋海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成为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的重要交通纽带。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项目全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主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洪水频率300年一遇,地震设防标准采用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可抵御17级台风。
深中大桥(又名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水道和龙穴南水道的主通航孔桥,采用双塔三跨连续全漂浮体系,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上最高通航净空尺度的跨海桥梁。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公司在深中通道项目中应用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一、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桥梁支座是桥梁的“关节”, 是连接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关键约束装置。桥梁支座位于梁体和垫石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担的载荷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的传力装置和变形释放装置。深中通道采用的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不但具有普通桥梁支座的功能,同时也是大桥抗震体系的关键约束装置之一。
二、桥梁伸缩装置
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装置。模数式伸缩装置的优良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是否平顺、无突跳与噪声;是否具有防水功能。
在深中通道横门互通主线桥、匝道及岛桥结合部,应用了我公司的模数式伸缩装置产品。大通已有25年之久的伸缩装置生产和安装经验,产品质量可靠,安装精良,在业主和施工单位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下,我们出色的完成了产品供货与安装服务。
三、索夹用数字化螺杆
主缆和吊索是悬索桥的关键承力部件。而索夹是将主缆和吊索连接起来,确保它们之间可靠传力的关键连接件。深中大桥索夹采用了两个铸钢半圆构件,半圆索夹安装在主缆上之后,用高强螺栓对接,高强螺栓的拧紧程度决定了力传递的可靠性。在风力和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高强螺栓可能松弛而又难于被发现。
针对这一难题,我公司开发了索夹用数字化螺杆。它应用超声波技术实现螺栓拧紧力值的实时在线监测,成功地解决了螺栓松弛监测难的问题,也为大桥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装配式检修通道
装配式检修通道主要针对桥梁检修系统现状:设计缺漏;现场焊接质量差;防腐蚀质量差等问题,采用标准化、装配化设计思路,工厂化制作模式,成功地解决了检修通道的安全性、耐久性、可更换性等问题,充分保证检修通道的可达、可检、可维。
附注一:深中通道十五项核心技术
1. 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方法
2.桥岛隧水下互通技术
3.大型桥梁抗风技术
4.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5.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6.水下机器人应用技术
7.环保施工技术
8.高精度测量技术
9.自动化施工设备
10.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
11.先进焊接技术
12.精密工程测量技术
13.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技术
14.大跨度悬索桥抗振技术
15.水下快速救援与应急处理技术
附注二:深中通道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666米)。
2.世界最高通航净高海中大桥(通航净高76.5米)。
3.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单个锚碇混凝土方量约34.4万立方米)。
4.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最高颤振检验风速83.7m/s)。
5.世界最大体量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面积达到37.88万平方米)。
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
6.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长5035米,32个管节+1个最终接头)。
7.世界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最宽55.6米)、高10.6米。
8.世界单体体量浇筑最大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单个标准管节混凝土浇筑方量达到29000立方米,累计910000立方米)。
9.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
10.世界最宽(3米)的可反复折叠M型止水带应用于沉管最终接头。